|
|
|
|
熊莹 | 来源:原创 点击数:106次 更新时间:2025/9/12 15:43:14 | | 详细介绍: | |
一、个人基本情况
姓名:熊莹
职称:讲师
现任职务:小学教育专业带头人
核心荣誉:
•2020年疫情期间参与中国精协组织的“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公益热线”为全国孤独症家庭和精神康复家庭提供心理援助
•2021年度所带班级获评“五四红旗团支部”
•2021年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
•2023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指导学生二等奖
•2023年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指导学生三等奖
•2023-2024学年度院级“优秀辅导员”
•2024-2025年度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赛三等奖
二、教师先进事迹
(一)精研教学、深耕专业,努力提升教师能力水平
作为小学教育专业带头人,她始终围绕提升教学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这一核心目标扎实深耕,参与“国培”“省培”及国内研修培训等项目,持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。
在教学工作中,她依托心理学专业背景及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、育婴师三级等资质,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,任教以来教学质量考核两次获“优秀”、三次获“良好”。为落实分层分类培训及“岗课赛证”融合要求,她积极以赛促教、以赛促学:2021年首次参赛便获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,2023年指导学生分获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、安徽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,2024-2025年度再次在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赛中斩获三等奖,真正实现“教学相长”。
同时,她利用暑假主动参与企业挂职锻炼,深入了解行业岗位需求,将产教融合经验融入专业建设,积极参与修订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,让课程设置更贴合实际教学需求;此外,她坚持参加各类教学培训,及时更新教育理念,将数字化教学手段融入课堂,有效提升了教学实效性。
(二)铸魂育人、关爱学生,彰显教育家精神与师德本色
她始终以“做学生为学、为事、为人的示范”为准则,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,将育人工作落到实处。2024年她获评学院“优秀辅导员”,所带班级还荣获“五四红旗团支部”,这既是肯定,更是鞭策。
在班级管理中,她充分发挥心理学专业优势,建立“谈心谈话常态化”机制,持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成长困境。例如,曾有一位学生在实习期间向她倾诉,因同宿舍两名室友经常讨论名贵化妆品和包包,她因家庭经济普通而感到自卑,不敢与室友交流,甚至影响了日常休息和学习状态。得知这一情况后,她及时与该生进行多次深入沟通,帮助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,引导她认识到每个人的家庭背景和消费能力不同,但这并不代表个人价值的高低。同时,她也与该宿舍其他成员分别谈心,倡导互助包容的宿舍文化。最终,该生逐渐打开心结,学会坦诚地与室友沟通,宿舍氛围明显改善,她也顺利融入了集体。
此外,她也持续重点关注学生实习就业期间的心理状态与人际矛盾,及时介入疏导,帮助多名学生化解职场适应难题,顺利完成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。
在毕业指导中,她结合对行业的了解为学生精准匹配岗位、指导求职技巧,全力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。同时,她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师德师风专题培训与会议,主动分享育人经验,以自身言行传递教育正能量,践行“崇德修身、见贤思齐”的要求。
(三)潜心科研、赋能实践,实现科研与教学双向促进
她坚持“科研服务教学、助力行业发展”的理念,围绕园校合作、传统文化融入教育等领域开展研究,积极挖掘科研岗位价值。
2023年,她参与池州市科研项目《园校合作背景下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实践研究------以民间游戏为例》并顺利结题,为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开发提供了实践参考;2024年主持院级科研项目《园校合作背景下------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路径研究------以池州市非遗桂池民歌为例》,进一步探索非遗与学前教育的融合路径;2025年牵头主持池州市科研项目《文化振兴驱动下民歌价值激活与乡村职教创新研究》并发表相关论文,将研究视野延伸至乡村职教领域。
这些科研成果不仅丰富了她的教学内容,更为地方教育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,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双向赋能。
(四)服务社会、拓展价值,展现高校教师责任担当
她积极依托专业背景与社会任职,主动参与多项社会服务工作,践行高校教师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。
近年来,她受聘担任池州市妇联家庭教育讲师,多次深入社区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与咨询服务,传播科学教育理念;作为池州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专家指导组成员,她积极参与特殊儿童康复教育方案的研讨与优化,为特殊儿童教育发展提供专业支持。此外,作为安徽省社科界青年学者协会成员,她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社会服务活动,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。
通过这些社会服务工作,她不仅拓展了专业实践的边界,也进一步增强了作为高校教师的荣誉感与使命感,切实履行了服务地方、回报社会的责任。从教5年来,她始终以“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,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”为指引,在教学、育人、科研、服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。未来,她将继续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,努力在职业教育道路上贡献更多力量,不辜负学院的培养与学生的信任。
| 【刷新页面】【加入收藏】【打印此文】 【关闭窗口】 | 上一篇:没有了 下一篇:唐琦 |
|
|
|